數位相片
數位相片修片達人
數位相機ソ實拍解析
Sony DSC-H1
其他
Ch9 美少女人像修片法 [TOP]
- 模糊工具:《局部柔焦、皮膚美化》[P9-05]
程度 = 4~5,柔邊 = 90,間距 = 100。
針對細紋、痘痘塗抹。
- 調亮工具:《居部打光》[P9-09]
程度 = 16,柔邊 = 90,間距 = 90,範圍比修飾區域稍大。
- 清晰工具:《局部清晰、明眸皓齒》[P9-11]
程度 = 3~4,柔邊 = 50,間距 = 30,範圍比修飾區域稍小。
在眼睛、牙齒、嘴唇、眉毛進行拍打 1~3 次。
- 彩度工具:《局部增加飽和度、朱唇粉頰》[P9-14]
程度 = 12~15,柔邊 = 90,間距 = 100,範圍比修飾區域稍小。
- 選色+筆刷工具:《膚色均勻化》[P9-16]
透明度 = 70~80,柔邊 = 90,間距 = 100,範圍比修飾區域稍大。
物件橡皮擦:
透明度 = 30,柔邊 = 90,間距 = 90,範圍比修飾區域稍大。[P3-8, 22, 24]
透明度 = 10~20,柔邊 = 90,間距 = 90,範圍比修飾區域稍大。[P13-6]
PI10 色彩平衡 [TOP]
PI10 色彩平衡 |
綠 (G) |
黃 |
橙 |
青 |
Now |
紅 (R) |
藍綠 |
藍 (B) |
紫紅 |
對向顏色 RGB vs CMY [TOP]
- 紅 Red ←→ 青 (Cyan)
- 綠 Green ←→ 紫紅 (Magenta)
- 藍 Blue ←→ 黃 (Yellow)
Ch3 揭開多層修片法的面紗 [TOP]
遮罩模式
- 曝光不足:「相乘倒數」[P2-6]
- 曝光過度:「相乘」[P2-9]
- 飽和度↑、對比↑:「強光」、「柔光」[P2-11]
- 陰天
- 拍攝主體為淡色系
- 原圖飽和度不足,且影像中已有一光線的落差。[P2-12]
- 更換模特兒的衣服:「只有明度」。[P2-15]
- 第一層圖層:「只有明度」、彩度 = -100、亮度 = 12、對比 = 12、透明度 = 0。
- 第二層圖層:改花色。
- 使用遮罩時,若只是要處理局部的位置,可使用:
- 用「淡出」的方式 [P2-12]
- 用「物件繪圖橡皮擦」擦掉。
- (1) + (2) [P1-17]
三層修片法 [P3-2]
- 第一層「相乘倒數」:控制明亮度。
第二層「強光」、「柔光」:反差↑、彩度↑。
第三層「全部 + 高斯模糊 (半徑 = 5)」:朦朧、夢幻感。
- 適用的場景?[P3-12]
不適用的場景?[P3-13]
三層修片法的改進 [P3-6]
- 目的:防止皮膚區域部分區塊過暗。
- 以「物件橡皮擦」做一遮罩,避免「強光」以及「高斯模糊」的混合。
二層修片法 [P3-14]
- 第一層「相乘倒數」:控制明亮度。
第二層「強光」、「柔光」:反差↑、彩度↑。
遮罩的再次調整 (??) [P3-18]
局部的過曝處理 [P3-20]
局部增感 [P3-23]
綜合摘要 [TOP]
軟體模擬黑卡
- EV數值差異不大:用一張相片,使用「遮罩+相乘倒數+淡出」調整回來。
- EV數值差異甚大:用兩張相片「重疊+淡入」。[P4-4]
剪影的探討與加強 [P4-15]:使用「亮度(-8)與對比(+10)」。
十個關鍵的曲線工具應用 [P6-2]
- 曲線工具:數位暗房裡最重要、使用最頻繁的工具!
- 說明:
|
色頻 |
亮部 |
暗部 |
整體 |
亮度↑ |
|
↑(多) |
↑(少) |
↑ |
暗、飽和↑ |
|
↓(少) |
↓(多) |
↓ |
反差↑ |
|
↑ |
↓ |
↑ |
藍↑ |
藍色 |
↑ |
↑ |
↑ |
黃↑ |
藍色 |
↓ |
↓ |
↓ |
對比↑、反差↑ |
|
內縮(貼上) |
|
內縮(貼下) |
喪失細節的暗部 |
|
|
|
內縮(貼下)
(拍攝時要考慮後製) |
喪失細節的亮部 |
|
內縮(貼上) |
|
|
- 曲線工具與風景攝影:曲線工具 + 遮罩 + 淡出。[6-15]
快速去背
- 快速去背 — 商品攝影 [P6-21]
- 色調分佈圖 (使用滴管工具)
- 筆刷工具。
- 快速去背 — 宣傳照 [P6-23]
- 色階 (使用滴管工具)
- 筆刷工具。
色彩調整 — 讓天空更蔚藍 [P7-5]
呈黃色天空的效果 [P7-7]
- 色像與彩度:高亮度, 藍色-58 (偏黃)、綠色-18 (偏紫紅)。
智慧型白平衡的活用 — 改變膚色 [P7-10]
- 色彩平衡 + 滴管點選欲置換膚色+ 預期色彩 = (244, 222, 222)
- 膚色 = (244, 222, 222)
葉子綠色 = (16, 106, 16)
改變三圍及身材比例 [10-11]
黑眼圈:「白平衡」+「局部柔焦」+「膚色均勻化」。[11-3]
眼袋:「白平衡」+「色彩平衡」+「局部柔焦」+「膚色均勻化」。[11-4]
仿製工具邊修場景:「仿製工具」 [11-9]
邊緣紫光的對策 [12-11]
其他摘要:
- 【加大反差】:
- 「色調分佈圖」。
- 「圖層強光」模式。
- 【彩度】:「色相與彩度」
- 【色彩變異性】:
- 「色調分佈圖」。
- 「色彩平衡」。
PhotoImpact 10功能表整理 [TOP]
- 編輯:
- 旋轉與翻轉
- 淡出 [P1-18] (Ctrl-H)
- 調整:
- 反向
- 調整大小 [P5-3] (Ctrl-G)
- 色彩調整 [P7-5, 7]
- 相片:
- 亮度與對比 [P2-17, 4-16] (Ctrl-B)
- 色階 [6-20, 23]:可調整對比、中間亮度。
- 改善光線 [P2-5]
- 色彩平衡 [P4-14, 7-9] (Ctrl-L)
- 色像與彩度 [P2-17, 7-5, 7-7] (Ctrl-E)
- 色調分佈圖 [P6-12, 21] (Ctrl-Shift-T)
- 高亮度、中間值、陰影 [P6-19] (Ctrl-Shift-H)
- 清晰
- 模糊:
- 鏡頭濾鏡
- 高動態範圍 [P4-6] (???)
- 相片邊框 [P5-14] (Shift-F)
- 特效
個人心得 [TOP]
- 用《1/15 秒 + ISO100》不如用《30/1 秒 + ISO 200》,
畢竟模糊的相片 ISO 再低還是模糊。
更何況 ISO200 與 ISO100 個人看起來並沒有明顯差異!
- 用 ISO100 拍出來暗暗的相片,即使用 PI 變亮之後,效果仍然比直接用 ISO200 拍出來的還不好。
- 快門速度:
- 1/30秒:除非惟惟真的動得很快,否則一般是OK。
- 1/25秒:還可以接受。
- 1/20秒:模糊的比例明顯增加,建議替清醒的惟惟照相時,快門速度不要慢於
1/20 秒!
- ISO 值:
- ISO064:真的蠻漂亮的啦!
- ISO100:一般標準。
- ISO200:與 ISO100 個人看起來並沒有明顯差異。
- ISO400:雜訊明顯增加,不建議使用!
- PASM 模式選擇:
- 會動的東西 → S mode。
- 不會動的東西 → P mode。
- 風景:小光圈。(深景深、較清晰)
- 人像:大光圈。(淺景深)
- 煙火 → M mode。
【對清醒的可愛惟惟拍照建議事項】
- 使用「快門先決」以避免模糊,將快門速度訂在
1/30。
- 若光線太暗:降低快門至 1/20~1/25,但不要慢於 1/20。
- 若光線仍然太暗:將 ISO 值調高,但不要 ≧ ISO400。
- 若光線仍然太暗:加閃光燈吧!
【一般照相】
- 可使用 「P mode」。
- 視狀況需要調整光圈及快門,但快門不宜慢於 1/20 秒。
- 觀察光線是否過暗:
- 若光線太暗,將 ISO 值調高,但不要 ≧ ISO400。
- 若光線仍然太暗,加閃光燈吧!
(拍人像時,可考慮在閃光燈前面衛生紙,光線會比較柔和)
數位相機ソ實拍解析 [TOP]
01數位相機剖析篇
02攝影觀念篇
- 影響「曝光」的條件:1.
光圈、2. 快門、3. ISO值。(P2-7)
03拍攝技巧篇
- 「流動光曳影」(P3-11):
1. 移動的光源, 2. 慢速快門。
- 「耀眼星芒」(P3-14):
1. 固定的光源, 2. 最小光圈 (至少要小於 F8)。
- P.S. 光圈越小,快門速度越慢,星芒的線條也會越長、越漂亮。
- P.S. 白天陽光透過林夜間行程的光源也可以拍出星芒!
- 「落日、夕陽」(P3-19):
- 時間:太陽沒入地平線前後20分鐘。
- 對焦:太陽周圍的雲彩。(不要直接對太陽對焦)
- 曝光:可考慮使用包圍曝光。
- 白平衡:使之有昏黃的色調。
- 「煙火」(P3-22):
- M mode。
- 先決定快門速度:視整個煙火出現的時間長短而定。一般可先設為 2 秒。
- 其次搭配適合的光圈:視煙火的多寡、亮度而定。一般約 F8~F11 左右。
P.S. 對焦:無限遠處。(因為黑漆漆的天空無處對焦)
P.S. 鏡頭:最好可以使用廣角鏡。
- 「網拍商品」(P3-28):
- 背景:深色物體淺色背景,淺色物體深色背景。
- 開啟近拍功能。
- 避免使用廣角端。
- 盡量縮小光圈。
- 燈光位置:與相機保持約45度角,由高處向下照射。
- 調整白平衡。
- 「翠綠的山景」(P3-43):
- 使用 A mode,小光圈。
(光圈開太大,看起來會糊糊的,不清晰)
(小光圈才能拍出較為清晰的相片)
(小光圈也可以獲得較深的景深)
- 建議使用環形偏光鏡 (CPL)。
- 「陰天拍出亮麗的人像」(P3-46):
- 「行雲流水般的瀑布」(P3-57):
- 使用 S mode,慢速快門。
(一般而言慢於 1/15 秒就有不錯的效果)
(若效果仍然不好,將快門放的更慢)
- ISO 值:固定最小,如 ISO64、ISO400。
- 加裝減光鏡 (ND4 or
ND8)。
- 「高速運動的車子、運動員」(P3-60):
- 使用 S mode,高速快門 (1/125秒、1/250秒
or 更快)。
- 連拍模式。
- 「可愛 Baby」(P3-70):
- 使用 S mode,高速快門 (1/125秒、1/250秒
or 更快)。
- 連拍模式。
- 禁用閃光燈。
- 關閉聲音。
- 「高空、飛機上拍攝鳥瞰圖」(P3-80):
- 關閉閃光燈。
- 提高快門速度。(至少快於 1/500 秒)
- 鏡頭盡量貼近玻璃。
- 使用偏光鏡。
04實務問答篇
像總素點 |
影像尺寸 |
最佳輸出尺寸 |
應用實例 |
30萬 |
640 x 480 |
2" x 1.5" |
證件照、大頭貼、網頁、E-mail |
120萬 |
1280 x 960 |
3" x 5" |
一般照片、書籍 |
200萬 |
1600 x 1200 |
4" x 6" |
|
310萬 |
2048 x 1536 |
5" x 7" |
A4 半頁、裱框照片 |
400萬 |
2272 x 1704 |
7.5" x 10.25" |
16K |
500萬 |
2560 x 1920 |
8" x 10" |
大尺寸照片 |
600萬 |
3072 x 2084 |
10" x 12" |
A4 滿版輸出 |
- 「照片總是模糊不清?」(P4-3):
- 對焦不准。
- 手震。
- 物體移動太快。
- 「照片雜訊太多」(P4-6):
- ISO 值過高。
- 曝光時間太長。
(> 1 秒就會,曝光的時間越長,雜訊會越多)
Sony DSC-H1 [TOP]
白平衡:
- 日光:白色。
- 多雲:偏藍色。
- 螢光燈:淡藍。
- 白ㄓ燈:偏紅色。
拍攝距離、近拍
- 拍攝距離
- W端:0.3~6.8公尺。
- T端:0.9~5.2公尺。
- 近拍(由鏡頭表面匴起的最近拍攝距離):
七種場景選擇模式:
- 月光、月光肖像、燭光、海邊、高速快門、風景、肖像。